摘要:(1)溫升 根據熱平衡計算潤滑油溫度,軸承間隙中的摩擦熱有少部分靠傳導、對流和輻射傳給周圍環境,大部分由潤滑油帶出。潤滑油帶出部分所占的比例稱為散熱比K。嚴格計算K值十分困難,壓力供油軸承通常取 K=0.8~1.0,非壓力供油軸承(例如油浴潤滑)通常取K=0
(1)溫升
根據熱平衡計算潤滑油溫度,軸承間隙中的摩擦熱有少部分靠傳導、對流和輻射傳給周圍環境,大部分由潤滑油帶出。潤滑油帶出部分所占的比例稱為散熱比K。嚴格計算K值十分困難,壓力供油軸承通常取
K=0.8~1.0,非壓力供油軸承(例如油浴潤滑)通常取K=0~0.2。
因此,潤滑油溫升△θ的計算式為

式中 Cp—潤滑油的比定壓熱容;
ρ—潤滑油的密度;
q—潤滑油的流量。
對于礦物油可取cpρ=1.8 x 10^6J/ (m^3·K)。
帶入不同供油槽形式的流量表達式見表13.6-2。
(2)潤滑油溫度
軸承油膜中各處的潤滑油溫度是不同的,潤滑油進入軸承間隙處的油溫稱為進口油溫,記為θi。潤滑油流過軸承間隙,溫度升高,流出軸承間陳的潤滑油的平均溫度稱為出口油溫,記為氏。油溫的最高值為最高油溫θmax。
計算軸承性能時采用有效油溫。
有效油溫、出口油溫和最高油沮的計算與供油棺形式有關,計算公式見表13.6-2。
進口油溫隨出口油溫和外部供油裝置的傲熱能力變化,而外部供油裝置的散熱能力差別極大,因此很難準確計算進口油溫θi。不便計算時,建議取θi=≈40℃。
對于重要的軸承,應在外部供油裝置中設置加熱器和冷卻器,以便控制進口油溫。

(責任編輯:laugh521521)
上一篇:摩擦功耗
文章分享: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