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提高圓柱蝸桿傳動承載能力的方法 通過實現合理的嚙合部位、擴大實際接觸面積和 制造人工油涵等方法,可有效地降低接觸應力和摩擦 因數從而提高蝸桿傳動的承載能力和傳動效率。 (1)調整蝸輪的位置 采用嚙出側接觸(圖8.5-5),使嚙人側自然形 成人工油涵;并充分
提高圓柱蝸桿傳動承載能力的方法
通過實現合理的嚙合部位、擴大實際接觸面積和
制造人工油涵等方法,可有效地降低接觸應力和摩擦
因數從而提高蝸桿傳動的承載能力和傳動效率。
(1)調整蝸輪的位置
采用嚙出側接觸(圖8.5-5),使嚙人側自然形
成“人工油涵”;并充分利用嚙出側接觸線與滑動速
度的夾角Ω大的特點。一般使嚙出側接觸面積占全
齒面的30%~40%。

(2)消除不利的嚙合部位
普通圓柱蝸桿傳動,在輪齒中間偏齒根一帶是不
利于動壓油膜形成的區域,往往在此區域內發生早期
破壞。采用缺口整形蝸輪(圖8.5-6)或挖窩蝸輪
(圖8.5-7)將嚙合不利的區域切除,以實現合理啥
合。挖窩的蝸輪不僅輪齒的彎曲強度較缺口的高,而
且窩內可貯油以利潤滑。通常用立銑刀挖窩,窩要略
偏入口處。銑刀的外徑dx可取


(3)制造人工油涵


2)偏移滾刀制造人工油油(圖8.5-9),按通常
加工蝸輪方法,進刀達到齒深后將刀退出,然后將刀
偏移(0.3~0.6)m,再進行加工,進刀到齒深切出
人口油涵。再向反向移動刀架切出出口油涵,刀具偏
移里一般取(0.2~0.4)m。

3)扳刀架角度加工蝸輪,切出人工油涵(圖
8.5-10),加工人口油涵時扳1°30';加工出口“油
涵”時扳30'(按蝸輪螺旋角增加方向)。
(責任編輯:laugh521521)
通過實現合理的嚙合部位、擴大實際接觸面積和
制造人工油涵等方法,可有效地降低接觸應力和摩擦
因數從而提高蝸桿傳動的承載能力和傳動效率。
(1)調整蝸輪的位置
采用嚙出側接觸(圖8.5-5),使嚙人側自然形
成“人工油涵”;并充分利用嚙出側接觸線與滑動速
度的夾角Ω大的特點。一般使嚙出側接觸面積占全
齒面的30%~40%。

(2)消除不利的嚙合部位
普通圓柱蝸桿傳動,在輪齒中間偏齒根一帶是不
利于動壓油膜形成的區域,往往在此區域內發生早期
破壞。采用缺口整形蝸輪(圖8.5-6)或挖窩蝸輪
(圖8.5-7)將嚙合不利的區域切除,以實現合理啥
合。挖窩的蝸輪不僅輪齒的彎曲強度較缺口的高,而
且窩內可貯油以利潤滑。通常用立銑刀挖窩,窩要略
偏入口處。銑刀的外徑dx可取


(3)制造人工油涵


2)偏移滾刀制造人工油油(圖8.5-9),按通常
加工蝸輪方法,進刀達到齒深后將刀退出,然后將刀
偏移(0.3~0.6)m,再進行加工,進刀到齒深切出
人口油涵。再向反向移動刀架切出出口油涵,刀具偏
移里一般取(0.2~0.4)m。

3)扳刀架角度加工蝸輪,切出人工油涵(圖
8.5-10),加工人口油涵時扳1°30';加工出口“油
涵”時扳30'(按蝸輪螺旋角增加方向)。
(責任編輯:laugh521521)
上一篇: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承載能力計算
下一篇:蝸桿、蝸輪的結構
文章分享: |
|